Posted by : Chih-Hao Chang 2015年1月2日 星期五


這本書是分析 東方人與西方人的思考方式為何不同?作者是心理學家 Richard E. Nisbett。作者一開始說為有十億人被貼上「東亞人」的標籤道歉。

與希臘個人意志相提並論的中國傳統思想是和諧(harmony)。
中國人並不會認為自己是社會上位者或家庭成員中無助的奴隸,消失在集體中而沒有個我。
中國人科技的進展所顯露的是他 們在實用上的才能,而非對科學理論探索的興致。哲學家馮友蘭所觀察的中國人很難會提出「為什麼」這樣的問題。

方向盤不要打到底這種想法也是中庸之道

第二章
東方人較關注環境,西方人較注意個體,而且東方人比西方人更容易察覺事件間的關係。
東方人看見物質,西方人看見物體。
西方人較東方人更相信可控制性。 (但西方人較無法調整自己適應環境)
西方人看見穩定,東方人看見運動變化。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西人人專注個體,東方人擴及大環境。
西方人偏好歸類,東方人強調相互關連

第三章 西方人對人的看法
每個個體都有自己一套的獨特性。人們追求在重要特性上與眾不同。
人們往往是偏向個人的理想和成就的目標,他們覺得人際關係和團體行動有時候反而阻礙他們通往個人的理想和成就。
人們會努力地讓自己感到滿意自己,個人成就和肯定自己的正面價值對幸福感是重要的。

I 這個字表示跨界、不受限制、包含所有自己的特質、能力、理想目標和偏好的意思。
美國嬰兒和他們的父母分床或分房睡是很普偏的,在東西地區嬰兒都緊跟著父母。
日本媽媽會說如果你不把媽媽煮的東西吃完,農夫會感到難過。玩具在哭,因為你把它亂扔。

東方人比西方人較注意場景,對背景物體的改變和物體間關係的改變較敏銳。
美國人偏好相同範疇的成員作為分組的基礎,如雞和牛都是動物。
中國人利用關係,如猴子吃香蕉,牛吃草。

道德經「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儒家中庸之道,凡事不極端,過猶不及。
美國人傾向認為趨勢將朝同一方向,並以同一速度繼續。
中國人常預測變化會平緩下來,更常預期變化方向的逆轉。
所以均值回歸,微笑曲線,定期定額這麼受歡迎是這個原因嗎?

人氣最旺的世礦
Cliffs Natural Resources Inc. (CLF)

第六章
小孩子學名詞比動詞快,但有人發現東亞小孩學動詰幾乎和名詞一樣快。
例如談到鴨子時可以說 a duck, the duck, the ducks, ducks.
上次在NPR也聽到有人說語言對儲蓄的影響。英文有過去式,現在式,未來式,所以在想到未來要用錢的感覺離現在還很遠。因為中文沒有時態,所以想到未來要用錢現在就會開始存錢。


2015-8-1 update:
因內科主治醫師值班已經是常態,總會有人說,低點到了再撐一下就會變好了。這就是思維的疆域。(跌深反彈,均值回歸,否極泰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時序性並非因果關係

統派獨派的結論或出發點或許都一致,對台灣(中華民國)的下沉感到憂心,預測台灣會往下走,若可以的話追求離開海外。


同樣的趨勢不可避免,但一邊認為是kmt造成的(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另一邊是認為不夠親中,綠營在亂造成的。畢竟要推論是因果關係是很難的。或許是瞎子摸象,或許是時序性所造成的影響。 

2016-1-11:
不要整碗捧去也是一種中庸之道

總網頁瀏覽量

Blog Archive

技術提供:Blogger.

- Copyright © A hospice intensivist -Metrominimalist- Powered by Blogger - Designed by Johanes Djogan -